搭乘補給艦的痛苦經驗

撰寫者: 吳依水

分類: 戰地記事

補給艦是軍方用來載貨並附帶客運,乘艦軍民痛苦不堪,可悲的是,50年代地區民眾往來台灣,只能乘坐補給艦。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海軍將十艘LST補給艦移交給我國,因為可以搶灘,所以也叫登陸艦,政府用以外島金門、馬祖補給。早年部隊移防,人員和裝備運輸,補給艦承担重任。 地區民眾前往台灣,是從50年代開始,那時候沒有客輪,民眾必須申請搭乘補給艦,軍方也會給予方便。補給艦後艙設有數十個吊舖,且由軍方控制,民眾不太容易排上,在沒有吊舖的情況下就得自求多福。 補給艦是平底,航速約七八節,從基隆到馬祖需要十多個小時,如果遇到大風浪,幾乎沒有乘客能夠逃過嘔吐命運。尤其是初次搭乘者,上船後便在艙面觀賞基隆夜景,心情愉悅,當補給艦離開碼頭,駛出防坡堤,這時大浪蓋過艙面,頓時旅客不知所措,大家都往艙裡推擠,於是在走廊上、廁所邊都是人,這下子管不了髒亂,也沒有了尊嚴,能夠有個位置坐下就好,形同難民。 那個年代凡是往返台灣的民眾,都有這種痛苦經驗,現在回想不勝唏噓。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