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康樂隊
撰寫者: 曾鼎
資料來源: 西犬守軍 成立豫劇隊(1957)。馬祖日報,第二版(10月13日);西犬豫劇隊(1958)。馬祖日報,第二版(11月1日)。

虎賁康樂隊為迎接當年文化康樂大競賽而成立的地方康樂隊,最早成立有輕音樂、國樂和克難隊三個樂隊。也有歌舞、雜技等表演活動。以西犬(西莒)的部隊隊員與地方婦女為主,另外,也是四個守備隊中有相關文獻紀錄有兒童(林全鵬、徐英)共同參與的康樂隊之一,也是唯一有地方女性隊員可由駐軍提撥白米作為報酬紀錄者。當時團練以青蕃村(現青帆村)澳仔軍友社為基地,於當年10月10日,由西犬三一八三部隊內喜好豫劇的官兵組織豫劇隊,主要演出為梆子與曲子,如鋤美案、忠孝雙全等;於12月由東犬的部隊人員自行組織平劇隊,主要表演曲目有演出戲碼有:《蘇三起解》、《法門寺》、《三堂會審》、《托兆》、《奇冤報》 等五齣。民國47年,東莒平劇隊公演四場,計六齣戲:《捉放曹》、《春秋配》、《追韓信》、《起解》、《紅鸞禧》、《打漁殺家》。當時並未能有經費購買相關劇碼的服裝、道具等,經費多由軍中人士自費,或以軍服、餅乾箱、洋灰紙等自行改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