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號與凱旋號接駁船
二十世紀六零年代的戰地政務時期,軍方承建三噸級的機動舢舨船兩艘,命名為「莒光號」及「凱旋號」,分別以西莒的青帆港與東莒的猛澳港為母港,由軍方雇用東西莒各兩名資深漁民擔任軍中僱員,負責各項運補、貨物卸載以及東西莒軍民島際交通任務。
當時由於東、西莒的碼頭設施尚未完善,除非遇上水泥、鋼筋、油桶等超重物資,必須仰賴軍方的登陸艇硬是搶灘登陸運補,否則一般的乘客、貨物,都是靠這類舢舨船作接駁。由南竿開來之客、貨船(如慈航輪、鴻達輪、散裝貨輪馬祖二號等等),會在東、西莒的港口外暫泊,乘客和貨物則換搭莒光號或凱旋號,在莒光水道上作接駁轉運,若是海象惡劣,人貨安全均有極大隱憂。
莒光號船身黃色,狀似香蕉,又稱「莒一」,凱旋號藍色船身,較莒光號略小,又稱「莒三」。每天上、下午,東西莒間各有一航次的往返,沒有固定由哪一艘行駛。1992年馬祖解除戰地政務,連江縣政府接手島際交通任務,前述兩艘機動船完成階段性任務,莒光號無人接管,2008年辛樂克颱風過境時,適逢農曆八月初一大滿潮,莒光號不敵猛浪襲擊,沈沒於青帆港內。凱旋號則一直保留在猛澳港沙灘上,經修復、彩繪,安置水泥基座後,供遊客瀏覽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