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與迎神遶境為馬祖元宵期間重要的慶典活動。擺暝為馬祖方言,意指於夜晚擺好供品祭神之儀式,是閩東文化馬祖禮俗的重要資產。每年元宵擺暝,由當年負責慶典籌辦的福首(即主負責人)張羅所需祭品,包含訂購牲禽、擺設供品、察望香燭、留廟守夜等。
西莒威武陳將軍廟總帳本記載,民國56年(1967年)農曆正月二十九日夜慶賞元宵供奉的祭品包含豬隻牲禮、冥衣、老加、香線、洋燭、元寶、糖果、花生、地瓜粉、火柴、炮、酒等數項類別。根據帳本收錄,該年共收酬神費7,769.02元,所購供品花費合計7,577.55元,總計加減扣除後餘存馬幣191.6元。
根據查詢及訪問地方耆老之註釋:
1.「花碼字」是呈現數字的文字之一,源自蘇州,自西莒威武陳元帥總帳本記載內容得知,1963年至1990年期間使用花碼字紀錄供品數量與金額,1990年之後多與阿拉伯數字並用。
2.「老加」為紙泊,黃白為紙錢。黃紙錢為繞身除穢氣;白紙錢為壓、灑之用。
3.「匡酒」為下酒菜。
4.「軍香」為公香,「軍」、「公」兩字音在馬祖字同。
5.「孔」為孔炮、冥衣量詞,即為捆。 6.「槓採」為挑夫的工資。
7.「香糊」,由麵糊做的。 8.「荇仔」為蒜(苗)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