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 /
文化記憶庫

我們蒐集與分享馬祖各種記憶與在地知識

期待有更多人能一起參與!

icon 我要投稿

記憶馬祖

精選照片

我要投稿

馬祖記憶庫平台歡迎鄉親以可公開使用的影像為主題,和我們分享對您家族、個人具有特殊意義的故事。投稿後,將有專人聯繫您,確定影像與文章內容無誤後,將刊登在馬祖記憶庫平台上。
您的故事將有助於馬祖記憶庫累積馬祖人的集體歷史,讓下一代更認識馬祖這塊土地。

icon 我要投稿

精選文章

神明故事

北竿芹壁天后宮的祭祀神祇威武陳將軍

馬祖的威武陳將軍信仰,為明代長樂鶴上人陳湯銘,清順治四年(西元1647年)因遭遇海難後,屍身漂至西莒青蕃(今稱青帆)時,當時地漁民表示若能捕獲到大量無頭黃魚便會建廟,後應驗,村民為此建廟,屢傳神蹟,此信仰後來擴散至中國大陸浙江大陳島等沿海地區,傳回原鄉並成為鶴上陳氏家族守護神。 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北竿芹壁天后宮的威武陳將軍信仰,隨著村民自福建長樂鶴上鎮的陳姓宗族移居至芹壁,帶入威武陳將軍香火。芹壁天后宮內原有一幅清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外地榕嶼境的信徒獻給「威武將軍」的匾額,現已移置南竿鄉民俗文物館內收藏。

神明故事

北竿芹壁天后宮的祭祀神祇媽祖

有關媽祖信仰起源最早的記載始於南宋紹興20年(西元1150年),媽祖信仰自宋代至今超過千年,隨著政治更替、經濟社會變遷與風俗文化之異,已成一種獨特的民間風俗信仰,成為信眾最多、流傳最廣的神祉。 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早期的馬祖居民多以捕魚為生,因此海神媽祖便成為馬祖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北竿芹壁天后宮恭奉的媽祖不僅是海洋文化的象徵,也是先民墾荒時期的心靈慰藉,庇祐漁民航行安全外,更有祈求治病、庇佑士兵安全、「祈求晴天」等職務,具有高度精神層面意義。2005年,芹壁天后宮在道教總會長吳光輝先生引荐下,與宜蘭南方澳南天宮「金媽祖」結緣,同年 9 月 14 日金媽祖正式分靈至芹壁天后宮,因此芹壁天后宮內目前有一尊「金媽祖」神尊供信徒們奉祀。

神明故事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袁書記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源自泉州惠安,村民周猴彥在漁汛期間遷居北竿塘岐,並將原鄉神明富美宮的蕭王爺(太傅)、蓮城寺蓮城佛祖與金王爺隨身攜帶到北竿。1909年,周家定居北竿塘岐,諸神亦鎮居村民周吓蒙家中,受理信眾求卜問事,其中蕭王爺委請一精通陰陽五行及醫理的南京先生解決村民病痛,村民供奉成為醫藥之神,社友遂超越單一姓氏,成為佛道合祀的大廟。 現今位於玉封蕭王府二樓的左神龕供奉袁書記。袁書記本名袁忠善,是梅江吳航人(今中國福州市長樂區梅花鎮),清末隨父親遷徙到北竿塘岐定居。他自幼習醫,一生行醫助人,替人看病只開藥方,而不自設藥鋪,賣藥獲利,1944年自身臥病,卻在聽到鄰村魏吓五先生重病之虞,還前往赴診,後因過度操勞,同年農曆八月二日病逝。他的行為深受蕭王爺賞識,遂引入廟內奉祀,委以書記一職協助南京先生看病。

神明故事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廟雷王爺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源自泉州惠安,村民周猴彥在漁汛期間遷居北竿塘岐,並將原鄉神明富美宮的蕭王爺(太傅)、蓮城寺蓮城佛祖與金王爺隨身攜帶到北竿。1909年,周家定居北竿塘岐,諸神亦鎮居村民周吓蒙家中,受理信眾求卜問事。現今位於玉封蕭王府一樓的左神龕供奉雷王爺,雷王爺本名雷萬春,為唐朝將軍張巡偏將,與姚誾、南霽雲一同協助張巡、許遠對抗安祿山,被安祿山部將令弧潮圍困雍丘數月,後來糧草用盡與主帥張巡一起殉難,後世紀念之。1960年代,雷王爺奉祖廟蕭太傅之諭,前來馬祖北竿輔佐蕭王爺。

神明故事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南京先生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源自泉州惠安,村民周猴彥在漁汛期間遷居北竿塘岐,並將原鄉神明富美宮的蕭王爺(太傅)、蓮城寺蓮城佛祖與金王爺隨身攜帶到北竿。1909年,周家定居北竿塘岐,諸神亦鎮居村民周吓蒙家中,受理信眾求卜問事,其中蕭王爺委請一精通陰陽五行及醫理的南京先生解決村民病痛,村民供奉成為醫藥之神,社友遂超越單一姓氏,成為佛道合祀的大廟。 現今位於玉封蕭王府二樓左殿供奉南京先生。南京先生本名江允,南京市梅山村人。1919年,北竿塘岐周家有一女眷身染重病,家人用盡各式藥理偏方都未見效,於是起乩問神請示蕭王爺。相傳蕭王爺親自遠赴南京,化做一位書生模樣,到南京先生開立的醫館拜會,不巧他外出替人看診不在醫館內,蕭王爺遂自懷中取出一錠元寶及一只信籤,託交給看店的江夫人,有勞夫人將此錠元寶以及信箴交與先生,先生見便知曉。數日後,先生自外看診歸返,發現元寶與信籤成為一疊拜拜用的銀紙,南京先生頓時為之一驚,心中諳知來醫館拜訪者,非一般凡間庶人。於是沐浴更衣,換上一身素衣,赴蕭王爺之邀約。後周女病癒,塘岐眾信徒感念南京先生,卻因其不肯透漏姓名,只以來自南京相告,村民便以南京先生尊稱奉祀至今。直到2011年正月元宵節,南京先生登鑾諭示,自1919年來到馬祖奉祀為神,未曾返回過家鄉,希望由鑾轎陪同返回故鄉一趟,故里南京城外西南郊梅山村,族姓江,1919年得道昇天,享年46歲。2012年信眾遵照指示回南京找尋先生祖籍地。 現今,廟內仍留有寫滿中醫藥材名稱的布帖,以往當信徒們問診看病時,南京先生開立藥方除了以鑾轎寫出藥材名稱外,以布帖輔佐點出藥名,成為北竿廟宇扶鸞開藥時使用布帖的源流。

神明故事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金王爺

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源自泉州惠安,村民周猴彥在漁汛期間遷居北竿塘岐,並將原鄉神明富美宮的蕭王爺(太傅)、蓮城寺蓮城佛祖與金王爺隨身攜帶到北竿。1909年,周家定居北竿塘岐,諸神亦鎮居村民周吓蒙家中,受理信眾求卜問事。現今位於玉封蕭王府一樓左神龕供奉金王爺,金王爺本名金素,為商朝忠臣武將,為人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因商紂王暴虐,與吉王爺、姚王爺聯合討伐之,不幸戰死沙場。後人為其忠君愛國之心,以其是赤膽義傑入廟奉祀之。

國家文化記憶庫

國家文化記憶庫

國家文化記憶庫是一個走入日常生活,尋找臺灣故事及原生文化的行動,讓我們一起挖掘地方,收集充滿溫度的故事,展示多采多姿的臺灣印象。

馬祖好神

馬祖好神

昔日討海維生的馬祖人習於向神明尋求慰藉,人與神具有緊密關係,寺廟密度極高,對於傳統習俗、信仰與節慶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也不遺餘力,因此以馬祖的民間信仰文化為主題,介紹閩東信仰及主要信仰神祇。

馬祖好食

馬祖好食

馬祖的飲食文化與先民的移入有很深的關聯,馬祖先民多來自福建的連江與長樂,地域上慣稱閩東,因為臨海、多以捕魚為生,因此食材以海鮮為主,飲食習慣與風俗多傳承自原鄉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