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民國54年(1965)4月19日《馬祖日報》:「······靠近港口的正中央,有一座破舊的陳威靈廟,瓦簷上有兩條石頭刻的魚,被風雨侵蝕的只留下一個魚的形狀,神像上的五彩畫衣,已經大部份脫落,顯出年久失修的現象。從廟的建築形式和牆壁的氧化上看,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另外又發現一塊朽了的木板,上面寫著:“威靈偏鎮僑居地”,這幾個字用金色粉末鍍過,上面沒有書寫年月日,無法查考何者僑居此地,廟的牆上貼有很新的紅紙寫的“威社友”名單,從社友兩字看來,這是信仰神的原始組織,如同大陸上那些宗祠組織一樣。在馬祖沒有建立行政區以前,漁民們可能就在這裏集會,商討他們自己的公眾性問題。現在這座廟已掛上“連江縣手工藝訓練班”的牌子······」此則報導中的陳威靈廟根據現存於鐵板(現仁愛村)的廟宇,以及曾做為「連江縣手工藝訓練班」看來,指的即是金板境天后宮,而陳威靈即為廟中所供奉的威武陳元帥。如同報導裡提到的,金板境天后宮在村落的社會功能,向來有不同於宗教信仰的角色,是作為居民生活的場域,為一種融入生活且具有「公眾性」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