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聆聽神明:橋仔漁村的故事》,北竿橋仔村過去在澳口店頭林立,有「做鹹」的「永豐店」,經營黃岐渡船的「昌盛號」,釀酒的「永記店」,中醫「同春號」,藥鋪「元盛號」,以及「招寮(娼館)」、「鴉片館」、「賭館」、「菜館」、「蘇廣店(百貨)」,林林總總,分布在大坪頂四周,貨躉人集,十分熱鬧。
當時每天清晨10點左右,固定有「錨纜」從橋仔駛向黃岐,開航前可聽到船伕朝村子大喊:「黃岐渡開頭了!黃岐渡開頭了!」要搭船的人便紛紛趕到澳口。除了運載旅客外,也會載去魚鮮、蝦皮與鹹貨。如果順風駛船,一個小時就會到達,來得及在黃岐吃中飯。下午時會以原船運回杉木、青石、衣物盤碗、家具嫁妝等,還有石匠、木匠、金匠、白面煙花女,裁縫師傅、「人家齋」先生等。
在地村民回憶,幼時曾聽長輩提到,同春號藥鋪旁邊,有一位纏足老太太相當精明幹練,算盤總撥得啪啪響,是從事類似今日漁產「仲介」的「牙人(諧音)」。橋仔、塘岐、白沙等漁產要賣到中國大陸,都得經她過秤、定價、結算,買賣雙方也都在此提貨結款。由於為人公道,帳目清楚,幾年下來攢積了大片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