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民國51年(1962)2月17日《馬祖日報》報導:「連江縣政府,即將舉辦手工藝訓練,使地方青年能習得專門技術,以解決就業問題,有志學習手工藝青年,希速報名參加。這項手工藝訓練,每期轉定為六個月,在受訓期間的食宿,均將由政府補助,訓練項目暫設籐工、木工兩個部份,地點預定在仁愛村內。據縣府民教科湯科長表示:他希望地方青年踴躍報名參加,以學習謀生專門技藝,他說:“凡是國校畢業以上程度的青年,均可報名參加”。」當時政府有意在鐵板(現仁愛村)開設手工藝訓練班,而經實地訪談後得知,手工藝訓練班的場所就在金板境天后宮內。金板境天后宮在村落的社會功能,向來有不同於宗教信仰的角色,例如在1950年代曾作為仁愛國小一二年級的教室,在1962年學校遷往現址後,天后宮又轉為手工藝訓練班的場所。由此可看出村落中廟宇是作為居民生活的場域,為一種融入生活的公眾場所,打破廟宇空間原先神聖不可褻瀆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