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幼」的意涵近似臺灣慣稱的「成年禮」。「牛角做出幼」由連江縣政府2010年發起,作為以現代節慶活動方式舉辦的在地成年禮俗,「牛角做出幼」將傳統多於家中舉行的「出幼」、「過關」儀式,轉移到祀有「順天聖母」臨水夫人的牛峰境五靈公廟;同時也在「家慶」的根源中,增添了聚落同歡的特色氛圍。從個別家庭成員到在地青年世代團體,凸顯了「牛角做出幼」這一類型的民俗節慶活動所具有的公共性及社會意義。既為慶典活動,即無法與傳統正式的宗教祭儀一致,因此僅能保留「行動」上所傳達的過關解煞,例如過關門的實際行動。五靈公廟中庭製作了大型的關門,並於柱上貼了祈福的紅紙,上書平安字樣,每一組的學生進入五靈公廟列隊後,皆由道長吹響「龍角」發號施令,踏上象徵解煞化厄的「過關」路線。伴隨著鑼鼓點一遍遍響起的「龍角」,像是一條貫串不同時代環境的,聲音的線索;牽繫著眾人的感官與想像,賦予共通的生命印記。並於儀式結束後,進行五育闖關活動,讓參與學生用最特別的成年禮與學校同窗好友,一同在互相幫助祭典中,藉以感念同袍之情為出發點,
在寓教於樂闖關活動中,凝聚更深厚情感,來慶賀自己已經長大。
圖像取自連江縣政府文化處《106年馬祖秋慶系列活動策畫執行成果報告
》(藝斯文整合行銷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