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民國60年(1971)7月11日《馬祖日報》:「一天八小時的操練,都是在操場上進行的,熾熱的大太陽,晒在仁愛國小操場的水泥地上,莫說是陽光晒得人頭昏腦脹,就是從地面上蒸發起來的熱氣,也是非常令人難受的,所以,參加南竿指揮部幹訓班莒拳道師資訓練隊的戰士們,備極辛苦!但是,這些認真操練的戰士們,深深瞭解他們所學習的莒拳道,乃是復興中華文化,發揚中國國粹的拳術,一以鍛鍊強健體魄,培養高尚道德修養,一以磨練堅強的意志,創百折不撓的精神,獲得制敵的戰鬥技能······」再經查閱民國60年7月9日同樣於《馬祖日報》報導,得知莒拳道源於1963年政府官員至韓國參訪時,觀看其跆拳表演後認為極有學習價值,並將其引進推廣。後來再經改良,成為融合中國國術與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的精華而成的拳術,更適合與敵人近距離肉搏,並稱為「陸軍莒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