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轍路面的由來

撰寫者: 吳依水

分類: 戰地記事

車轍路面,很多遊客在問,要花同樣甚至更高的錢,為何要建車轍路面,而且是單行道,很不實際。可是在地民眾就不這麼想了,因為鄉親知道車轍路面,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 昔日馬祖只有小徑沒有公路,老百姓前往別村都是徒步,翻山越嶺,即使攜帶沈重物資,也是如此,費時又費力,環境使然,鄉親沒有怨言。國軍進駐後開始開闢道路,可是沒有舖設水泥,車輛在泥土路上行駛,既顛簸又危險,如果下雨,道路泥濘不堪,增加行車困難。當時軍車備有鐵鍊,雨天時掛在輪胎上,避免車輛打滑,以策安全。於是軍方想到興建車轍路面,便於行車。這種構想與做法,主要就是節省經費,那時候軍費也很拮据。 70年代國防經費比較充裕,部分車轍改為鋼筋混凝土路面。戰地政務終止後,地方政府全面改善交通,各島主要幹道重新舖設,平坦而美觀。同時政府為了保存歷史,將部分車轍路面加以保留,並且進行美化工程,讓大眾瞭解軍管時期交通情況,記憶車轍路面由來。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