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曾經是馬祖最大宗漁產,後來因為產量大幅減少,漁民不堪虧損而忍痛轉業,蝦皮由興而衰,正反應馬祖產業轉型。
從事蝦皮業投資大,一般漁民不敢嘗試,能夠接受這項行業的漁民不多,產地集中在南、北竿幾個澳口,像是北竿的芹壁、橋仔,南竿的牛角、仁愛等,都是蝦皮重要產區,當蝦皮業興盛的時候,業主個個口袋滿滿,走路有風,令人羨慕。
蝦皮業之所以投資大,是因為漁網和漁具所費不貲,所以政府必須辦理貸款或補助。每年三月開始,連江縣漁會就忙碌起來,這時候漁會選派專人會同漁民代表前往台灣,採購各種漁具,再以需要分發出去,漁民得到漁具,立即進行加工,漁村一片熱鬧,萬事俱備,就等蝦皮上網了。
50年代蝦皮業都有不錯的收獲,業者也有可觀的利潤,之後則每況愈下,有些業者不甘心,繼續經營,結果虧了老本,事業降到谷底,借貸無力償還,生活困苦,甚至走上絕路。
有些業者能夠面對環境,或遷居台灣、或另起爐灶,創造事業第二春,這是馬祖產業成長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