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政務實施後,婦女縫紉班訓練最為密集,因為地方婦女希望擁有一技之長,增強謀生能力,改善家庭生活。
50年代鄉村已經設立國校,女孩小學畢業後,多數無力升學,在家做事、上山劈柴,下田農作,辛苦不在話下,如果學會縫紉,就能縫縫補補,甚至開業做生意,人生觀為之改變。
那時候國軍發給官兵服飾,多數不太合身,需要修改,直接提供縫紉業者賺錢機會。走進村莊,到處可以看到縫紉店,婦女們只要擁有一台縫紉機,放在大門旁邊,並掛上「修改軍服」招牌,便能開張營業。這種店不必大投資,也不要請人幫忙,阿兵哥送來軍服,也許不一會就能修改完畢,現場付費,賺錢不多,小錢也是錢,可以貼補家用。如果遇到軍人更改臂章,每件軍服免不了縫製,縫紉店大發利市,有做不完的生意。
由於婦女對縫紉班十分熱衷,婦聯分會、連江縣婦女會、農復會四健會等,紛紛舉辦訓練班,婦女直接受惠,對個人、家庭和社會效益良多,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