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攝於民國53年(1964),小朋友圍著年輕時的曾淼祥老師上音樂課。老師彈琴,小朋友擊鼓擦鈸,張口齊唱,這種鼓鈸齊鳴、節奏強烈的伴奏,大概不會是小調民謠的溫婉,而是五零年代學生都要學唱的《馬祖精神歌》之類。照片背景是津沙西邊山,石屋依山而建,比起現在密集許多。
站在曾淼祥老師旁邊,擊鼓的是津沙客棧邱吉勇,其他還有邱吉鶴、徐明金、林仙菊等。拿大鈸的少年是潘財俤老師,現居台中,曾在基隆海事任教。
當時國小考初中競爭激烈,民國55年曾老師調職馬祖國小,將幾位愛徒包括潘老師、邱吉鶴、邱清成等,從津沙帶到馬祖,曾老師親自督導。他們住校,在教室打地鋪,自己煮飯洗衣;一年後成績斐然,全數考上馬中,潘老師還是當年的榜首呢!
津沙人的原鄉在連江曉澳,說家鄉話都帶連江口音,抑揚頓挫,很好聽。島上流傳一段童謠,模仿津沙人講話:「大姆姆,踢到石頭姆,瓜得疼、雷得疼;隔蜀暝,還在疼。」非常有趣。津沙人豪邁善飲,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所以津沙人能釀非常香醇的「生紅」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