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盤點表演藝術歷年發展,民國60年代為閩劇團轉入業餘的時期,除了當地的「馬祖業餘閩劇社」之外,旅台鄉親亦陸續成立業餘閩劇社並返馬祖演出。
民國69年(1980)桃園旅台「馬祖同鄉會」鄉親,承續「海風劇團」的風格,成立「海豐業餘閩劇社」,在桃園一帶演出,演出戲碼有《雙玉牌》、《瀟湘夜雨》、《彩樓招親》、《邱玉成斬子》、《桃花宮》、《秋娟戲張鳳》等。民國72年2月,團員一行65人,由專業團員帶著多位10~15歲的學生學員,浩浩蕩蕩抵達馬祖,由復興劇校支援特技演出,人稱左手師的琴師陳亦治亦隨團踏上馬祖的土地,展開12天10餘場的巡迴演出,讓各島鄉親欣賞到睽違己久的閩劇,引發四鄉五島的看戲熱潮,喚起鄉親無數感動。
而後隨著閩劇式微,海豐業餘閩劇社維持幾年後,不得不逐漸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