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一日的凌晨三更,家家戶戶在廳堂中供設「歲飯」的習俗,在宋代《三山志》中即有記載:「除夕留宿歲飯,謂之隔年飯,為節假內之備。」婦女將白米煮至半生熟後,放入歲飯甑或紅斗內,上置瓜子、桂圓、紅棗、糖果等,橘子放中間,插上紅色紙花與十雙紅筷,用紅紙圍成圓形,插上榕枝、青竹,內放油燈、尺等物件,放在祖先香位前,祈求子孫滿堂、圓滿吉利,燒香祈求事事如意,再放鞭炮驅逐邪魔,改往各村廟宇搶燒頭門香,祈求全年好運。歲飯祭拜後供奉在食櫥之上,表示今年食物吃不完,年年有餘,這一斗歲飯等到開假後再煮來全家吃,以保平安順利。
圖像取自《98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歲時節慶、生活習俗》(連江縣政府,2009)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