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飯[米時]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祭儀活動

農曆七月半是中國傳統的鬼節,在臺灣的七月半中元普渡很是慎重熱鬧,但在馬祖的七月半除了祭拜祖先之外,沒有其他的活動。這一方面是因為早期馬祖的環境困乏,過年和元宵節已耗去相當的財力和物力,所以七月半從簡。但是祭拜的供品中,一定會作一種稱「箬飯[米時]」(ㄌㄡㄥˇ-ㄇㄨㄛㄥ-ㄋㄧˋ/loung213-muong44-ni53)的應景食品,那是以糯米糰為皮,紅豆沙為饀包好後搓成圓形,外面再沾一層浸過水的糯米,擺在舖了黃槿葉的箄上,入鍋蒸熟。 早年長輩對未見女子者面貌向人探詢時,常以俏皮口吻探聽這女子是「簸當[米時]」(ㄅㄛˇ-ㄌㄡㄥ-ㄋㄧˋ/po213-loung44-ni53)、還是「箬飯[米時]」來形容外貌 ,前者係指生的好(馬祖話、外表亮麗),後者則是生得壞(馬祖話、面貌皺醜)。ㄌㄡㄥˇ,馬祖話指皺的意思、ㄇㄨㄛㄥ,馬祖話指突起的意思。「箬飯[米時]」因表面沾黏米粒,像凹洞,故引申為樣貌不佳。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