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乩─乩將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祭儀活動

北竿乩將的產生方式,是由廟神在社友之中點選年輕力壯者來擔任。老一輩的乩將,一定要結過婚、且生過兒子,代表家庭基礎穩固,才符合基本資格。隨著人口逐漸凋零,年輕人幾乎都在外地工作,挑選的條件也逐漸放寬。現在只要是有心的年輕人,神明覺得沒問題,就可以來扛。 訓練乩將的項目,包括抬舉方向的協調與平衡、步伐的一致性、體力的鍛鍊,及神輿示意的方式與方向等;訓練時間短則十天到一個月不等。廟宇對乩將的約束力很強,曾有被選上乩將的南竿青年奉神旨意,每天往返南北竿受訓,長達一個月。芹壁天后宮等廟在乩將結訓時,有燒紙箔「過金火」的風俗。 培訓乩將時,各村廟宇有彼此代訓、互訓、互援的情形。據了解,北竿的玉封蕭王府曾代訓一批白沙平水尊王廟的乩將,水部尚書公府曾代訓楊公八使宮的乩將等;互訓方面,水部尚書公府、楊公八使宮相互輪流集訓乩將;廟與廟之間,若一時乩將湊不足時,可互相奧援,如芹壁天后宮與上村趙元帥府互補乩將,水部尚書公府與楊公八使宮乩將也常互援。 由於扛乩活動需要相當大的體力,扛乩組織自然形成一種新陳代謝的社會機制,促成同輩年輕人參與廟會事務機會增多;再加上扛乩本身動作具有高度的靈敏性,人神所交織的社會網路與關係,造就了北竿各廟間互動頻繁。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