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王府廟史略─北竿塘岐境玉封蕭王府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文物

本碑文為蕭王府廟史略,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塘岐村的玉封蕭王廟內,以作為該廟宇身分與重大沿革之重要參考文獻,此碑文全文如下(省略委員芳名): 「麒麟閣上名傳世、未央官內像猶存」。這是讚頌蕭太傅的對聯。在漢宣帝時代,以麒麟閣表彰功臣是最高的榮銜。蕭太傅名望之、字長倩,生於漢武帝元封四年,卒於漢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一〇七年至四七年)祖籍山東蘭陵。相傳西漢初丞相蕭何是他的世祖,後遷徙陝西杜陵。望之從小勤學苦練學識淵博,先後師從白奇、厚倉、夏侯勝等京都名師,獲得朝內官長史丙吉的青睞,極力向宣帝推荐。宣帝授於「光祿大夫」,一年三陞左馮翊、大鴻臚、前將軍等職。並至大夫丞相司直甘露三年蕭望之親自主持《石渠閣》會議評議全國儒生對《五經》典章觀點論述。立太子元帝禮請望之為太子太傅,備受朝野內外所尊崇。 蕭太傅一生為官清廉,事母至孝,正直不畏權勢,在朝輔政為國為民,遠奸邪親賢臣,因而遭元帝寵信宦官石顯、宏恭等人攻擊暗害,為表高風亮節,被迫飲鴆自盡,元帝查覺,痛失忠臣乃追悼並繪形圖掛於未央宮(皇宮)予以表彰。緬懷其正直功勳忠孝節義之情操,其光輝形象隨著蕭氏後人傳遍全國,受世人崇拜進而為人格神至泉州更加繁衍。明朝中葉玉帝加封「代天巡狩」。獎善罰惡,驅除瘴瘸,降靈賜福,屢顯神威拯救萬民,明正德(一五〇六至一五二一)年間擇地泉州德濟門外富美渡頭建造富美宮奉祀蕭太傅並塑侍二十四司(王爺),由此香火鼎盛。《漢書》讚曰:蕭望之為漢代儒宗歷位將相,有輔佐天子之才,近古社稷之重臣也。 蕭太傅信仰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由善信攜帶香火或金身分爐至新居地,其二每逢災患之年,為消災解厄、趨疫賜福便舉辦放王船(又稱彩船或王爺船)派隨王船出航的王爺有「三王府」、「五王府」、「七大巡」、「五年千歲」······等,每次所派王爺姓氏不盡相同,均由蕭太傅決定,擇吉日由富美官發出王船出航,漂流沿海一帶,由當地善信恭迎建廟分靈。此二種傳播方式,其分靈遍及閩南、台灣、港澳、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有周氏族人周吓猴君,祖居泉州近鄰惠安縣,族人皆篤信富美官蕭太傅及蓮城鄉之觀音佛祖,每年漁季始皆來馬補網維生,行囊中必遵奉五尊神像,及佛祖金身同行,祈知平安,俟漁季結束再恭請諸神佛返鄉,至民前三年(公元一九〇九)周君族人始定居北竿,諸神佛亦鎮居北竿鄉塘岐村周吓蒙府中,遇有疑難雜症,信徒「扛乩」求卜問世,承諸神佛庇佑,凡善男信女,禱告求事有求必應靈驗異常,神威顯赫,遠近馳名,其中有一尊神稱「南京先生」尤貫通天文,精通陰陽五行及醫理,具備神方,救人無數,遠近相傳。祈求膜拜者接踵而來,信徒日眾,每年元宵節奉旨出巡繞境,徹夜巡迴以保平安,眾信徒感念神澤,參與熱絡,各境爭相迎請,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也開創馬祖「扛乩」及神明繞境之特殊宗教文化,成為最富本土色彩之活動。 茲重建蕭王府廟功德圓滿,謹略記諸神佛保境安民,庇蔭社稷事蹟,供後代子孫祭祀發思古幽情,永遠流傳。 玉封蕭王府廟管理委員會謹立 歲次甲申民國九十三年吉旦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