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津沙村的漁業與鴉片館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南竿

旅日津沙人邱吉宇先生表示,1930年代那個時候最有經濟價值的海產,就都是魚。馬祖本就是打漁的,新鮮的魚過去不划算,醃的魚是一擔一擔的,加工過後反而價格高,以前沒有冰箱,醃的魚可以吃很久阿,用粗鹽醃的。臭鹽巴都可以換錢,鹽巴都是對岸來的,魚乾還是有,魚乾還是稍微鹽巴用,以前的魚好鹹。抗日戰爭正熾,福建沿海飽受日艦威嚇,馬祖列島以海為田美夢破碎,島民生活陷入困頓,此時大陸投機分子來島租地種罌粟,製成鴉片利潤豐厚,津沙村人也習得方法,每家戶普遍種植,等待春霧漸濃果實成熟,將其剖開,讓澤液流出集中容器中凝固即為生土;賣予專人收購商,以此貼補生計。1940年代無政府狀態都有種鴉片,後山、西邊山哪邊都種。當時津沙村內約有十幾間鴉片館,三五間菸館跟賭館。後當時機關位於大陸本土鳳城鎮的連江縣政府得此訊息,派人來馬嚴禁種植。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