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學校

撰寫者: 吳依水

分類: 戰地記事

戰地政務實施初期,提出村村有學校政策,在各方努力下,不出幾年達到目標,效果顯著,各界肯定。 以軍方領導階層為核心的戰地政務,優點在於令出必行,不太理會民意動向,說做就做,這種強硬手段,固然為人所詬病,但是如果政策對地方有利,依然能夠得到人民支持,村村有學校就是實例。 當年地區資源缺乏,每個村莊設立學校,的確有困難,例如教室興建、師資來源以及教學設備等等,政委員設法一一克服。國軍協助興建校舍,可以節省經費,師資不足也由軍官支援義教,像是北竿小島大坵村,便在民國54年完成校舍興建,南竿珠螺村人口不多一樣有分校,期間軍方扮演重要角色。 事實上,那個年代交通不便,一年級學生不過六歲,前往別村上課很辛苦,家長也不放心。村村有分校或國校,一二三年級就地上分校,四五六年級讀國校,皆大歡喜。 57年全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馬祖跟進,展開學校合併,這時候公車便利,學童就沒有到校交通問題了。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