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橋仔境大澳白馬尊王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神明故事

清末民初〈梅花漁民出山詩〉,流傳於長樂梅花,其中一段述及橋仔廟宇概況,詩說:「橋仔澳地值千金,大澳帝爺元帥廟,澳仔玄帝大王宮。」此處所指的大澳帝爺應就是五帝爺,亦即「清頭溪五靈公廟」;而同在大澳附近的元帥廟,應就是指現今白馬尊王廟。在馬祖,白馬尊王廟是數量最多的廟宇,來源卻相當分歧:第一類為源於福州的鱔溪白馬孚佑王騶寅,第二類為開閩聖王王審知,第三類為地區村境大王,第四類為浮屍地靈成神,像南竿科蹄澳與北竿橋仔南邊山白馬尊王(沉斗位大王),第五類則為海漂神像托夢安置,如北竿大坵。 橋仔村南面山白馬尊王廟,起建年代與歷史淵源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村中耆老表示,初時只是一間石頭搭蓋,不及半人高的小廟,依靠於一塊大巖石旁,廟內只供奉香爐,沒有神像。家住南面山的陳開新、林克秉先生都說,小時出門過山到外村,都要途經小廟,家人會囑咐,快步通過不可逗留,為小廟增添幾許神秘的色彩。 南面山下的大澳口外,往昔漁民在此打楸置網捕蝦皮。某日漂來一具屍身,漁民撈起後將之安葬,年節燒香祭拜。屍身靈魂升天後,感念漁民善心,遂託夢指示「打楸」置網定點,從此網網千金、漁獲大利。漁民尊其為「沉斗位大王」,後來神格逐漸升為「白馬尊王」,祭拜至今。1998年,南面山陳妹官先生與陳金伙先生捐贈土地,曹百達先生發動募捐,並委請軍方派工兵協建,而成今日之規模。本廟主祀神為白馬尊王及夫人,陪祀神為觀世音菩薩、福德正神。南面山白馬尊王,與澳仔白馬大王各司其職,護佑橋仔人平安吉祥。靠海的白馬大王,守護漁民出海平安,漁獲豐收,因此大年初四開市,或元宵節過後漁船出海,白馬大王廟香火鼎盛,祈求大王保佑,順風順水,生意興隆。靠山的白馬尊王,作為陽世與陰府的橋樑,守護村境老少,驅魔避邪,以庇蔭人畜平安。元宵擺暝,靠海的「白馬大王」與靠山的「白馬尊王」會相互請香邀宴,共度良辰吉時。 照片取自連江縣政府文化局《97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 (信仰、生命禮俗)》(游桂香主持,2008)。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