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年俗─三十暝晡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祭儀活動

三十暝哺即除夕,因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小月時二十九當三十)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除夕當日的各項祭祀、圍爐等各相關的跨年禮俗稱為「做歲」。 在馬祖,農曆十二月三十日一早,各家主婦們就要開始各種祭拜儀式,謂之「分年」,先拜天公地母,再拜香火(指家中供奉的神明),如媽祖、白馬尊王、五靈公等。接著再逐一祭拜各家所供奉的神明,如有人家中供有「房裡嬭」、「將軍箭」、「地基主」這樣下來,通常要花一天的時間。而男人們或小孩則負責貼門聯、採榕樹枝插在門旁牆上的香筒裡,紅綠相映,把門面妝點得一派喜氣。除了大門貼門聯,菜櫥上要貼「山珍海味」、米缸上要貼「五穀豐登」、水缸上要貼「水馬平安」、櫃子上要貼「招財進寶」、豬欄雞舍要貼上「六畜平安」「六畜興旺」,店家則在店櫃上貼「日日見財」「財源廣進」等各種吉利話。 入夜前,各家戶完成各項有關祭祀,同時將屋外衣物收進屋裡,以免鬼魅附著騷擾。家裡個房間的燈都應該開啟,意含帶來新運和光明。接著才吃圍爐年夜飯。年菜中,豆干(ㄉㄠ-ㄤ/tau44-ang44)音似「官」(ㄍㄨㄤ/kuang44)象徵當官,芋頭(ㄨㄛ-ㄌㄠˋ/uo44-lau53)的諧音為「越來越出頭」。熟蛋稱為「太平」(ㄊㄞ-ㄅㄧㄥˋ/thai44-ping53),以期盼整年風浪不興、平安出海。用畢之前,碗中應該留一小口菜飯,以示年年有餘。 圖像取自《98年度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計畫歲時節慶、生活習俗》(連江縣政府,2009)報告書。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