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庫─海祭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祭儀活動

補庫是指燒庫寶、元寶金紙、供品以添補神明財庫的祭儀,而神境如人境,神明需要應酬驅除魔鬼,大約春夏之交舉行的補庫,也正是天氣變化,需要神明保佑不為瘴氣纏身的季節。 根據《馬祖文化事典》分析,補庫「海祭」接在「陸祭」之後舉行。進行時,執事者在海灘上陳列麵糊,村民則聽廣播將分配製作的明頭、齋囝和糍(或寫成「炊」)等包子裝在盆內並放在地上,由執事者插上線香,在廟神見證下,向老幼和缺牙的鬼魅與海上邪靈神異施食,會場嚴禁孩童靠近觀望。早年的做頭人會將黃布護符依序附到各家供品內,道士或做頭人輕聲念口訣、咒語,手捧著齋囝,從半空向海面撒出,把包子上燒餘的線香桿插在沙灘上,讓幽冥界的來者順路返回海上。進行陸祭和海祭時,有些村落會請道士在壇上施作術法,以保海境安寧。道士朗誦的經文一般為《請諸眾神醮》、《謝天地科》、《施食科》、《變食法》等,所持的吹角、搖鈴、板鼓、木魚等法器,均需要經過道士持咒禱誦,以達到村淨海清之效。部分的村落未聘請道士施法,僅從廟內請出神明香案設壇,備齊供品來祭祀。所焚冥紙為黃錢、白錢和冥衣,給四方邪煞收用。各式大綑紙箔抬到爐邊,烈火燃燒,一直燒到下午三、四點,整場儀式經廟神賜筊允後才可結束。此時村公所廣播各家領回祭品,居民將廟方發放的護符貼在家中門窗上,可保祐居家平靜、樂業安康。最後,執事者在境內四方界線安插廟神三角令旗,表示儀典圓滿。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