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藝─跑旱船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歌謠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北方的「跑旱船」到了福州,因方言「落」為「放」之意,唸起來順口,稱為「陸地行舟」,以鑼鼓伴奏,或稱「鑼鼓行舟」,演員多為女性,又名為「女舟」。 跑旱船始於明朝萬歷年間,清朝以後流行於福州的福清、連江、長樂、羅源、閩清、閩候、平潭、永泰等地,是模仿杭州西湖畫舫遊湖的一種演唱活動,以彩舟為主要道具,於春節、元宵、中秋及迎神時沿街邊舞邊歌。演出服飾、裝扮、動作和曲調來自閩劇,如【更鼓】、【賣楊桃】、【真鳥仔】等民眾熟悉的小調。 跑旱船有兩種彩舟製作暨表演形式,一種是木制的彩舟,由四個人抬著一生、一旦表演,船尾坐一划漿女子;另一種是竹紮骨架的彩舟,彩舟可以隨著表演者的舞步移動,表演者站立彩舟之中,肩上背著繫於彩舟兩側的綢帶表演,馬祖地區的跑旱船屬於後者,以「雲步」、「踏點步」、「腳尖碎步」、「後踏晃舟」、「前後點踏晃舟」等腳步,配合歌詞做簡單的手勢表演。 跑旱船是一種民間遊藝,男船夫與女乘客的調情唱作,在馬祖地區隨著戰地政務時期結束而沒落。

讀者共筆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