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藝─獅陣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分類: 歌謠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馬祖民間稱獅陣為「舞獅」、「打獅」,是在軍隊駐紮後才興起,且軍方較民間有組織、道具。獅頭的短橫桿藏於頭部內側,並無外露,以獅嘴不能隨意張合的「閉口獅」為主,如箱仔獅、雞籠獅等。箱仔獅因獅頭寬平如箱,舞者無法將頭深入其中,動作較為斯文、細膩;雞籠獅有凸出的額頭和嘴巴,舞者可任意將頭伸入其中耍弄,動作較靈巧、威武。 獅陣成員分為雄獅、雌獅、小獅,動作融合武術與舞蹈,基本動作有「搔腮」、「抓耳」、「舔毛」、「打滾」、「跳跌」、「登高」、「騰轉」、「過桌」、「踢球」等,有時會加入「跳火圈」等雜技,獅群採高青成功時,一躍而下,此時爆竹齊響、鑼鼓喧天,節目在熱烈掌聲中結束。春節時,獅陣會上街到各家拜賀,用獅嘴叼取主人家準備的紅包。 民國40年代,東風部隊以醒獅隊聞名金馬列島;民國50幾年,在南竿山隴有廣東籍的軍人自行製作獅頭,並教導青少年舞獅的步伐動作,及國術基本動作與拳法。啟用廣東醒獅時,有開香堂、點睛的儀式,此獅頭不堪使用後,改買臺灣的獅頭,醒獅一派遂無流傳。 戰地政務時期結束後,軍方仍有龍陣、獅陣的演出,而民間不再參與。馬祖地區的龍陣、獅陣既非來自福州先民,也曾中斷過,所以不屬於連江縣的傳統表演藝術。

讀者共筆回饋